環島路跑第十八天:從台灣南島跑到北島
第十八天: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老街--員林鎮僑信國小--彰化市南瑤宮,38公里
今年剛好是西螺大橋落成六十週年,我們有幸用雙腳跑過這座紅色的大鐵橋。
【圖】16世紀歐洲的臺灣古地圖,16世紀前的臺灣均被描繪為三塊分開的島嶼(圖文均摘自維基百科)
由於濁水溪的河面廣闊又位於臺灣中部,因此16世紀歐洲人所繪之台灣地圖甚至還誤將台灣分為北、南兩島。1908年日本殖民政府已完成縱貫鐵路,才疏緩南北交通的問題。隨著經濟發展,汽機車數量大增,因此1930年代後民間一直有興建一座橫跨濁水溪,可供汽機車與行人通行橋樑之議論。 西螺大橋於1937年(日治時期昭和12年)開始發包興,32座橋墩於1941年完成。不過當時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鋼鐵成為日本帝國極為珍貴的戰略物資,建橋工程因而停擺。這座大橋也就只能先完成橋墩,十二年後才復工完成橋梁與橋面。
西螺大橋全長1939.03公尺,兩端分屬雲林縣西螺鎮與彰化縣溪州鄉的桁架鐵橋,1953年1月28日正式通車後成為遠東第一大橋(世界第二),當時僅次於舊金山金門大橋。溪州大橋完工後,台一線也不再通過西螺大橋了,在2000年時此橋還因過於老舊被提議拆除,但在雲林縣與彰化縣政府的努力下,西螺大橋已轉型為觀光大橋,列為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跑在橋面上時,橋梁支架的鋼鐵上還隱約可見匹茲堡鋼鐵廠的出廠刻印。
【圖】西螺大橋雲林端入口處,我們準備進入這座歷時十六年才完工的遠東第一大橋,1939公尺的橋身看不到盡頭,我們在上面望著橋下的廣闊的濁水溪,遙想當年河岸兩端的人要花多少力氣才能搖擼過江……我們只花十四分鐘而且不用弄濕身體就能跨過河面,跑步環島雖然很辛苦,但沒有前人的努力,可能連路都沒得跑。
【圖】第一套橫式新臺幣拾元鈔票正面印有西螺大橋圖像。藍色調於1963年發行。
跑過西螺大橋後沒多久,路旁出現一台車,車上下來三位穿著「川石路跑」的在地跑者,提著大包小包的補給品來替我們加油。
【圖】川石路跑協會許家福會長、劉海森與李正聖先生特地一早買了許多補給品(能量果膠與蠻牛數罐、西瓜一顆、香蕉三串、礦泉水一箱)來替我們加油打氣,川石的李正聖老師還特地請假陪我們跑到中午休息點僑信國小,邊跑還邊替我們介紹雲林景點。
跨過南迴公路後,一路從高雄小港與高雄岡山開始,受到許多跑友的協助,甚至自掏腰包贊助我們補給品、午餐、晚餐,或是花時間陪我們跑,他們沒有任何的目的性,只是純粹想幫助我們完成,替我們打氣。有時跑到定點後,他們還要自己跑回去,或是再想其他辦法搭車回到起跑點。從他們的眼中,除了看到贊許,也看到許多羨慕,他/她們想必也很想要有機會像我們一樣環台跑一圈,他/她們可能因為工作、家庭或課業等其他束敷而無法上路,所以看到環島跑者經過,也想要跟跑一小段來享受熱血的滋味。我們能這樣跑是幸福的!
【圖】悶熱的空氣中盡是各種機動車輛排出的廢氣,我們無法不呼吸,只能適應然後繼續跑
【圖】李正聖老師(左一)跟我們一起跑了二十公里,十點多跑抵中午休息點:僑信國民小學。
【圖】一路上汽機車呼嘯而過的聲音不絕於耳,空氣和噪音汙染的嚴重程度只有每天要花七八個小時在路上的我們感受尤深,環島騎士譽寅說:
在台一線上彰化市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汽車大本營,除了汽車多之外,在路上林林總總的汽車銷售店、洗車店、輪胎店等等,只要你想得到有關於汽車的那邊都應有盡有...剩下五天,我開始想念東部明媚的風光了。
【圖】有好幾次我們在路上直接被攔下來,然後塞給我們一箱水、一袋甘蔗汁或像今天一樣一袋運動飲料,才一放下,口罩也沒脫就要騎出。我們再把她攔下來要求合影。這位楊大姐(左一)說她騎經我們時很受感動,所以才到前面便利商店買冰涼的飲料繞回來送我們。
【圖】大夥在路邊休息時,剛好停在這位阿嬤的家門口,她出來問我們是做什麼的,我用台語說我們要從雲林來,要跑去彰化市。她用台語說「用走ㄟ?啊吶腳剛昧壞?」她不等我回答就直接跟我訴說永靖的歷史與照顧身體的重要性。這種超慢速的移動式的旅行方式,特別讓人想要多聽聽在地人說話,因為一生可能只會見到他/她一次,也因為跑步的步調很慢,時間很多,路還很長,根本不用急,也急不來,可以慢慢聽你說。
【圖】第十八天終點彰化市南瑤宮。
標籤: 2013年跑步環島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